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北京10月30日电(龚德臣)30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2024年海洋经济各方面将继续取得革命性进展,全国海洋经济GDP将达到10.5万亿。原来的。海洋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洋生物资源集约化、经济化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努力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和提供早期预警和监测正在取得成果。海洋经济开放合作不断深化。 2024年,沿海地区充分发挥海洋资源潜力,持续激发海洋经济活力,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打造海洋经济主要增长极将有很多亮点。北、东、南三大海洋经济将持续扩张。北部海洋经济区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持续加快,东部海洋经济区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南部海洋经济区深海开发与保护取得新进展。 2024年,三大海洋经济体海产品生产总值达31899亿元,分别完成33446亿元、37858亿元,比2020年分别名义增长33.1%、37.7%和33.3%。建设海洋强部和现代化海洋城市。山东省海洋科技优势大幅强化,持续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正式推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神威海洋之光”。广东海洋工程队、海上风力发电等百亿元产业群初具规模,深中航道正式通航,“梦想”号海上钻井船在广州竣工投入使用,全球首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成功投入使用。现代海洋城市积极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就各自的特点而言。上海、深圳、青岛等海洋区域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天津、大连、宁波、厦门等国家持续开发优势海域,港口产城一体化发展、海洋渔业、现代交通服务、海洋医药生物制品等取得积极进展。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创新探索进一步深化。 16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立足各自优势,聚焦主要示范任务,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着。天津建成全国首条国家级海水淡化生产线,威海沙鲁岛国家级海洋渔业基地实现本地海鲜返工率90%以上,日照海铁总数量多式联运列车达到38节车厢,青岛蓝谷推出千亿级参数的“海上星云”大型模型。连云港开行911列中欧班列,增长13%,盐城获“世界生物多样性100+特别推荐案例”,上海崇明自主建造并成功交付全球首艘自建14000立方米LNG加注船、中国首艘直通江海的加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