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郭继川 10月20日至22日,以“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与协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5)(以下简称“大会”)于10月20日至22日在中国国际博览中心(顺义馆)举行。作为全球风能领域的“灯塔”,拥有12万平方米的风能展馆。 展会面积超过1000家领先企业参展,大会将全景展示风力发电技术进展以及产业与环境友好协同创新趋势,吸引全球风能行业专业人士、专家、学者、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共同探索风能未来的无限可能。行业。技术进步和成本重组将推动海底开发。我国海上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积极发展海上风电。这不仅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实现”海上风电项目。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科技”)展位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10月1日,金风科技与中国三峡集团公司联合研发的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海域成功吊装。漂浮式风力涡轮机可以依靠漂浮体漂浮在海洋中,打破了固定式海上风机只能安装在近海的限制,被称为开发深海风能资源的“利器”。高昂的开发成本是浮动装置商业化使用的主要障碍。金风科技工作人员介绍,使用的机组可以有效摊薄浮式开发成本,节省项目开发用海面积,降低工程成本和运维成本,优化浮式风力发电的经济指标。深水风力发电设施长期暴露在盐雾、台风、海浪、雷电等恶劣条件下。风力涡轮机部件容易发生故障并且需要大量维护。此外,深水项目的运营和维护成本高于海上项目。多家风机运维公司也需求会上重点展示了深水风电运维等场景的创新产品。南京土星视觉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一航告诉记者,此次公司推出了一款可以对风扇叶片内部裂纹进行预警的产品。该产品全面分析识别叶片运行过程中的故障信号信息,实现对风机内部裂纹、叶片鼓包等缺陷的诊断和预警。金一航表示:“近年来,随着运维数字化以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的加强运用,风机状态监测和预警成为可能,改变了以往深水风力发电运维以计划维护为主、故障维护为辅的模式。这种维护体系的延误将导致严重的事故。”目前,日本海上风电开发已接近饱和,产业战略重点是加速向深海转型。浮动基础、运维数字化等核心技术的进步,正在暴露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技术障碍。经济壁垒正在逐步消除,注入新动力。 纳入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更深层次的场景和创新的运营模式带来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三北”地区陆上风电发展将加快,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区新增装机容量将持续增加。三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土地广阔,年均风速较高,为风电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或者发展陆上风力发电。目前,政策积极推动沙漠地区(沙漠、戈壁、沙漠)风能发电项目。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是风能、太阳能资源最多的地区。然而,环境相对恶劣,需要新的技术和产品来应对。华锐风电在维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锐风电”)展位上,华锐风电风电设计院机械工程师刘金新先生向记者介绍了适应沙胡荒地区冬季极低温(-45℃)环境的冷启动预润滑技术。该技术凭借精心优化的润滑系统和精确的控制调节策略,使风机即使在低温环境下也能快速安全启动,有效减少机械磨损,极大提高了风机的使用寿命。y 提高设备可靠性。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快速改变各个领域,风能行业也受到很大影响。在大会的“AI分论坛和智能运维”中,中贝风电数字平台总监李海刚介绍,风机健康管理通过智能算法识别运行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预测,实现机组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特别是在陆上风电场集团级运维管理中,通过预警、运维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模型应用,可以进行早期故障诊断、诊断和寿命管理,实现从被动维护向预测性维护的转变。此外,数千个城市和数万个城市正在采取强有力的“利用风能的措施”。河北、山东、山西等省份相继公布省级实施方案,在符合条件的行政村大力建设分布式风能项目,通过村企深度合作模式支持农民增收致富。这些政策不仅有效推动农村能源转型进程,也不断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日报记者出席发布会,看到多家企业展示的“风能发电+田”环保一体化模式。在该模式中,风能和农业共享土地资源,巧妙利用风力发电机,利用村庄前后等分散的土地,避免占用耕地或生态保护区。一些公司计划在会议上发表演讲,并通过创新建立“村组+企业”的资本参与机制,企业与村组合作共享利益,共同扶贫。出台了进一步提高减贫效益的办法。风能产业正在向规模化、海洋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机组规模不断扩大,运行环境日益复杂,给风力发电机组的长期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风能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无数“追风”人正以创新为帆,以科技为桨,为世界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